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学院新闻 > 正文

浙江在线:温州大学法学院“融入式党建”成果丰硕

来源:法学院 发布时间:2021-04-15 浏览量:

温大法学院联合地方法院开展庭审进校园活动

  温州大学法学院党委下设8个党支部,其中教工党支部4个,学生党支部4个,教工党员43人,学生党员95人。学院以“融入式党建”夯实基层工作,坚持党建与发展紧密联动,稳步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以党建融入学科专业建设、融入人才培养环节、融入地方社会治理、融入人民群众诉求为重要内容,为基层党建强基固本,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教育引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推动事业发展的政治核心作用。

  融入学科专业建设,引领学院科学发展

  学院党委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等工作中积极发挥引领、支持、保障和服务工作,把党支部建设的各项任务落细、落小、落实,为法学、行政管理学科建设保驾护航。

  学院党委以党和国家发展中理论和实践上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为学术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学院教师党员注重成果转化,推动党建工作与科学研究一体化。学院教师党员近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青年项目、省部级项目科研成果荣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项等奖项。钟瑞栋教授主持的《侵权责任法》获得国家一流课程立项并获第四届“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法学专家”提名奖,法学党支部书记周湖勇教授获评温州大学优秀支部书记,项一丛副教授获得温州大学校级教学竞赛特等奖。

  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强化立德树人职责

  学院秉承“允德允法,求是求真”的院训,锐意进取,砥砺前行,致力于建设成为浙江一流、全国知名的卓越法治与公共管理人才培养阵地。学院党委不断推动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把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作为工作任务,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立德树人的全过程。           

  学院积极发挥党支部在师生联系中的纽带作用,不断深化党员宗旨意识,为学生学业指导和教师教学改进提供重要平台,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进步。

  融入培养方案,让人才培养更“显大气”。教工支部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与行政管理制度体系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为指导,党员教师积极在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和教学研讨中融入思政元素,在人才培养中将政治意识和专业素养结合起来并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理解和领会,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的卓越法治与公共管理人才。

温大法学院开展模拟法庭实训

  融入实践实习,让人才培养更“接地气”。教工党员积极对接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配备党员教师进行专门指导,根据实践平台需要建立学生临时党支部,推进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建立1个国家级实践平台1个、3个省级实践平台、企业50多个法务实践基地,引导学生以志愿者、义工或实习生等身份进入瓯海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高教园区派出庭、浙江省温州市高教园区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处中心、温州大学法律援助工作站及各类实践平台开展法律实践、法务咨询、社会调查等。

  融入学科竞赛,让人才培养更“富锐气”。积极发挥教师党员在学科竞赛中的作用,鼓励教师党员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比赛。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名列全国前茅,学生获全国“挑战杯”二等奖、全国首届大学生慈善创业项目方案设计大赛二等奖、全国“淮海杯”模拟法庭大赛亚军和最佳辩手、全国大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赛浙江赛区第一名、浙江省大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竞赛之演讲类比赛一等奖、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省部级学科竞赛奖110余项。指导的学生20余人获得国家级和省级项目立项,10余人在国家级和省级演讲赛、辩论赛及法律征文竞赛中获奖,部分学生调研成果获得领导批示。以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为抓手,针对学生职业发展和学历提升需求,动员党员教师开设免费咨询、辅导及有针对性的系列讲座,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获得较好的效果。在近三年的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一次性通过率均在60%以上,位列全国高校前列。

  融入地方社会治理,助力区域和谐稳定

  学院党委通过发挥党组织纽带作用,扎根地方,通过资源共享实现互联互动、共建互补,努力把党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服务优势。学院以服务地方、回馈社会为己任,开展了大量国家、省级、市级以及校地合作项目。

  法学教工支部积极主动推进温州市法治建设,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区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大力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现代化。支部党员对接社会需求、积极开展校地合作平台建设,设立了温州市地方立法研究院、温州市干部法治教育培训基地分别对接地方立法起草和立法评估、干部法治教育培训等,不断探索干部法治教育培训的新模式。支部党员充分利用其专业优势和研究深度,积极参与相关合作平台工作:参与温州市地方立法的起草与立法评估,参与政府相关部门合同的审查,参与干部法治教育培训活动,以挂职锻炼的方式进行工作交流,以仲裁员、调解员的身份参与劳动争议和民事纠纷的调处,大大提升了校地合作的深度和水平,获得了较好的社会评价。

  行政管理教工支部积极对接社会需求,开展校地合作平台建设,成立政府绩效评估中心,承担温州市地方政府绩效考评与研究工作;开展侨界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创造侨界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的“温州模式”;依托“温州人经济研究中心”“基层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中心”等平台,承担省市县政府横向课题20余项,到账经费超过100万元,并多次获得厅局级以上领导批示。支部党员教师戚学祥、朱婉菁受聘首批温州改革观察员,充分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温大法学院学生志愿者团队坚守关爱侨界留守儿童十周年

  融入人民群众诉求,护佑百姓美好生活

  招募“师生调研员”,赴一线“听民声”。教师党员组建“专家调研团”,聚焦法治建设、社会治理、民生需求等方面。2016年至今,学院党员教师积极参与横向项目150余项,涉及党内法规研究、重大疫情防控法治、温州特色地方立法、侨界法律服务研究、温州城市吸引力与高层次人才研究、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养犬管理条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楠溪江保护管理等内容。学生党员结合专业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院依托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学协会、社会工作协会、同行社工协会、吴越司法社工协会、七彩虹环保协会等6个学生社团组织,积极开展各类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连续10年举行亲情中华侨界留守儿童快乐营,围绕“禁毒知识宣传、防灾减灾宣传、普法宣传、关爱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帮扶”等主题,学生党员积极参与专业调研、志愿服务等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组织“金牌调解员”,下基层“解民困”。党员来源于群众,融入群众是服务群众的前提和基石。各支部党员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把队伍建设作为关键,培养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的党员干部骨干力量。各支部深化党群共建活动,统筹协调服务资源,积极构建开放、多元、互动的服务格局,切实解决群众的民生诉求和实际困难。在基层党组织建立矛盾纠纷“金牌调解”社会法庭,支部教师在温州市瓯海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高教园区派出庭、浙江省温州市高教园区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处中心和法律援助工作站担任仲裁员和调解员,通过扎实的专业功底、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中立的仲裁或调解地位取信于矛盾双方,有效地化解了一系列纠纷和矛盾,为协调劳资纠纷、推动平安社区建设积极贡献力量。据统计,近两年,支部教工党员参与并办理的案件共243件,为周边街道及片区提供人民调解服务和法律援助案件201件,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显著。

  成立“红色讲师团”,为百姓“纾民忧”。支部党员利用业余时间,“进机关、下基层、入社区”,开展普法教育和法治宣传,积极宣传宪法和社会主义法治。在《民法典》通过后,党支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专门成立“《民法典》讲师团”,积极宣讲《民法典》,解答干部群众对《民法典》诸多制度的关心和疑惑,助力作为“市场经济基本法”和“市民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民法典》更快更好地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引导居民的衣食住行、言行举止。截止目前,支部党员在浙江、广东和江西等地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区、企业、学校等进行《民法典》讲座40多场,受益群众近万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相关链接:http://wz.zjol.com.cn/jrwz/202104/t20210415_22392181_ext.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