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科研 > 学术动态 > 正文

我国台湾辅仁大学张明伟教授应邀来我院作学术讲座

来源:法学院 发布时间:2025-09-26 浏览量:

2025年9月25日下午,由法学院主办的学术讲座《以科技侦查腐败案件的程序法问题与检讨》在育英图书馆二楼报告厅顺利举行。此次讲座特邀辅仁大学法律学院张明伟教授主讲,由法学院吴光升教授主持并致欢迎词,吸引了众多师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张明伟教授以我国台湾地区近年五大贪腐要案为切入点,通过比较研究方法,梳理了我国台湾地区规制腐败犯罪的几个重要罪名,如贿赂罪、背信罪。他指出,行为人的主观犯意已成为腐败案件的重要构成要件。在从实体法角度梳理我国台湾地区规制腐败犯罪的主要罪名后,张教授重点介绍了通过修法以科技反腐败的过程与存在的争议,指出我国台湾地区已于2024年在相关法律增设“特殊强制处分”章,采取法律保留与法官保留模式解决科技反腐败所可能带来的侵犯公民隐私权的问题,但在GPS监控、“文化车”、木马植入等新兴侦查手段上仍存在法律授权空白。

在进一步的阐释中,张教授将“隐私权”比喻为科技反腐的“刹车片”。他强调,科技侦查可以加快追查腐败的步伐,但隐私权是必须坚守的红线,只有在“加油门”的同时“踩刹车”,才能实现效率追求与权利保障的平衡。

在互动环节,师生踊跃提问。其中,针对“若将腐败行为理解为背信罪,仅停留在定性分析层面,那么量刑时的定量把握应如何实现”的提问,张教授结合台湾地区基层法官的实践见解,并辅以三个贴近日常的通俗案例,深入浅出地作出回应,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背信罪司法适用的理解。

最后,吴光升教授对张明伟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并作总结。他指出,本场讲座兼顾理论与实践,既涉及实体法问题,又聚焦程序法问题,如何规范我国《刑事诉讼法》与《监察法》规定的技术侦查措施与技术调查措施的运用,关键是要重视公民隐私权的保障,张教授的这个讲座对如何处理科技侦查与隐私权保障的张力与平衡具有很大启发意义。但他也指出,海峡两岸法律存在一些基础性差异,在比较海峡两岸法律对科技侦查的规范路径时,应注意到这一点。

在热烈的掌声中,本场讲座圆满落幕。

(图:汪凌越;文:王超链;一审:陈晓旻;二审:吴光升;三审:叶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