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8日,由温州大学主办,温州大学法学院、清廉温州研究中心承办的“纪检监察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温州大学岩松堂隆重召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纪检监察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浙江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纪委监委驻省教育厅纪检监察组组长、省纪检监察协会副会长王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纪检监察学科评议组成员、复旦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志刚,苏州大学国家监察研究院院长、王健法学院教授李晓明,温州市纪委常务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龚大昕,温州大学校领导钱强、刘玉侠、李都金,以及华东政法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全国47所高校、科研院所的百余位专家学者,温州市纪委监委等实务部门与行业代表、温州大学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纪检监察学科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展开高峰对话。研讨会开幕式由刘玉侠主持。

开幕式:群贤毕至共商学科发展
上午9时,研讨会正式拉开帷幕,温州大学党委书记钱强致在开幕词中,首先对与会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并系统介绍温州大学及法学院在办学积淀、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发展成果。他强调,本次研讨会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重要思想的学术盛会,也是推动纪检监察这一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共育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契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浙江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纪委监委驻省教育厅纪检监察组组长、省纪检监察协会副会长王健致辞,她指出,纪检监察学科兼具中国特色政治属性、交叉融合特质与实践应用价值,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支撑。此次会议搭建的高层次交流平台,既是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也将为加强纪检监察学科建设,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新的动能。期待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助力纪检监察学科高质量发展。

主旨报告:权威解读把脉学科方向
在主旨报告环节,业内权威专家围绕学科核心命题展开深度阐释,为纪检监察学科发展精准把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纪检监察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郭为禄教授以《推进纪检监察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为题,深入剖析了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的关键问题。他指出,纪检监察学科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实际,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他认为,推动纪检监察学科高质量建设发展,要坚持政治性、学术性、育人性相结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是“一体两面”,学科建设重在培养知识体系,以此构建相应教材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纪检监察学科评议组成员、复旦大学刘志刚教授在《监察法制定和实施中的宪法问题》报告中强调,纪检监察史编撰与纪检监察学原理构建是学科建设中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影响学科整体发展与其他二级学科研究布局。研究监察法制定中的宪法依据问题和监察法实施中的实践问题对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二者是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必须要回应的重要课题。

苏州大学李晓明教授在《纪检监察学科的性质及其体系》报告中指出,监察法是监督法,非综合法、宪法性质组织法或程序法,纪检监察学科应由纪律检查和监察制度体系构成,强调通过党的纪律监督和国家法律规制有机结合,形成综合性监督体系。

此外,东南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执行院长刘练军教授、南京大学法学院单勇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郭志远教授、福州大学法学院何群教授先后以《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的三对矛盾》《大数据监督的法治边界》《数据驱动型反腐败调查模式》《体系思维下新时代纪检监察人才培养的多元创新路径》为题作主旨报告,从不同维度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主题研讨:思想碰撞共谋创新路径
下午的主题研讨与研究生论坛延续了学术热度,形成“学界与实务对话、资深专家与青年学子互动”的良好氛围。在专题研讨环节,来自西南政法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9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监察法的渊源及其构成内容、民营企业家廉洁素养的法律形塑与企业合规治理转型、域外反腐政策立法最新发展、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的困境与路径思考等主题开展研讨交流。议题贴合实务需求,展现了学科 “回应现实问题” 的鲜明特质。

作为本次研讨会亮点之一,率先开创的纪检监察学研究生论坛则为青年学子展示学术成果提供了重要平台,6位来自不同高校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报告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现了纪检监察新生代的学术活力,获得与会专家高度评价。
凝聚共识:擘画学科发展新篇章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纪检监察学界搭建了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会议取得的丰硕成果将对推进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产生重要影响。
未来,温州大学法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凝心聚魂、开拓创新,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聚焦纪检监察学科前沿重点问题,在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中打造学科建设高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和清廉浙江建设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