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学院新闻 > 正文

温州大学法学院成功举办《刑事诉讼法》修改高端论坛

来源:法学院 发布时间:2025-11-17 浏览量:

2025年11月14日晚,由温州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刑事诉讼法》修改高端论坛”在温州大学岩松堂成功举办。论坛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陈卫东教授、四川大学左卫民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孙长永教授等三位著名诉讼法学家同台演讲,围绕《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展开深度对话。论坛由温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叶肖华教授主持,法学院17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论坛伊始,叶肖华副院长指出,在《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被列入立法规划的关键节点,系统讨论当前立法进程、制度难题与改革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陈卫东教授首先系统回顾了《刑事诉讼法》的历次修改,1996年修法强化了控辩双方在诉讼中的职能和地位,2012年修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入法,弘扬了程序的价值,2018年修法吸收监察体制改革和司法改革试点成果。他强调,刑事诉讼法的发展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第四次修改应在权利保障、程序效率和司法公正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左卫民教授从立法变迁出发阐释了“从历史思考未来”的分析框架,对《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的潜在重点作了深入解读。他指出,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要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强调民主性、科学性、共识性和参与性,立足于本土的实践、本土的需要、本土的资源。具体修改时要注重数字刑事诉讼法的问题和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等方面的修改。

孙长永教授从国际视野就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完善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表示,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要能够反映人类共同价值,解决实践突出问题,体现程序正义基本要求。刑事诉讼的现代化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宪法要求,吸收公认的国际刑事司法准则,增强制度自信。期待在无罪推定、强制措施司法审查、一事不再理、非法证据排除和证人出庭作证等方面取得进展。

在交流环节中,师生就认罪认罚从宽、以审判为中心的落实及强制措施规范化等修法焦点提问,三位教授逐一解答,进一步拓展了现场讨论的广度与深度。

本次高端论坛在深刻的理论探讨与真诚的学术交流中圆满结束。三位教授围绕刑诉法修改的关键议题,从理论高度、实践深度、国际视野出发,分享了极具价值的学术观点和实践思考,既有对基本原则的坚守,也有对制度创新的探索;既关注传统领域的完善,也回应了新兴领域的挑战。温州大学法学院将持续推动学术研究与法治实践同向发力,在国家新一轮法治建设中贡献更具温度与深度的“温大声音”。

(文:傅晶艺;图:汪凌越;一审:张伟;二审:陈晓旻;三审:叶肖华)